Adsense Top

Thursday 14 December 2017

林明的美丽与悲歌

全球锡矿业的没落,曾令林明矿工引以为傲的林明锡矿场锁上大门,地下锡矿隧道被封闭,滚滚红尘将锡矿场的历史古迹埋藏了。

埋在地底下林明锡矿场的历史与文化宝藏,早已获得世人的瞩目,以便申报“世界文化遗产”,然而,林明锡矿场历史古迹有者完好无缺的保留下来,有些却因发生事故或缺乏保护之下,在岁月的冲击下被淹没了。

遗址废墟不见原貌

侧看林明,锡矿场整片历史版图似是被拆散的拼图,一些拼图已经遗失了,再也找不回来,部分则可以重新拼凑……过去占地5英亩的锡矿加工厂,曾经容纳百名工人,多数是巫裔的他们忙着在厂内操作机器,努力将锡矿加工变成“锡苗”,昼夜操作。

当时,整个林明锡矿场的运作系统是先从地下隧道开采锡矿,再使用火车轨道运载至锡矿加工厂,利用铁轨与渡轮将锡矿运输出去。

漫步在这曾经辉煌的林明,山上地下隧道遗址仍还保留着,山下林明锡矿加工场遗址则成废墟一片,野草丛生,只剩下三两两的铁枝、一层层的机器基架,再也不见原貌。

无人管理连根拔起

根据本报探析,锡矿场自从关闭之后,许多矿工取不到遣散费,因无人管理,就拆除锡矿加工厂,甚至将工厂连根拔起,能够取的物品就取,能够卖的就卖,连一块木板都没有留下,唯有地底锡矿场保留得比较完整。

而火车轨道的遗迹在锡矿公司关闭之后,被清盘公司当成废铁般变卖,如今,只剩下锡矿隧道外一小段的铁轨遗迹。

对申遗没太大信心

矿工钟景华认为,林明锡矿厂历史遗迹要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,除了还遗留下的锡矿地底隧道之外,锡矿加工厂早已面目前非,输送铁矿轨道遗迹也都消失了,似乎缺乏条件申报“世遗”。

尤其是锡矿加工厂不复再见,里面的机器也遗失了,就算是复新起来,也不是原有的遗址。

其他建筑物,例如副经理宿舍、办公室、工程师宿舍虽存在,但是没有受到妥善的保护,就像是废置的屋子,连锡矿公司最有规模的医院遗址,也不复再见。

重要文物早已遗失

“据了解,现保留在林明博物馆的历史文物,不到所有林明历史文物的5巴仙,尤其是最有代表性锡矿隧道的手动升降机的重要文物,早已经遗失了。而目前开放的隧道也未免太短,需要整修的隧道必须到地底下,但是至今无人能够进入地底。”

据他所知,地下锡矿隧道早已被水淹没了

重现伟大锡矿历史

“这里经过锡矿全盛时期,因锡矿业没落,人口流失,几乎变成了老人与小孩居住的乡镇,现况,惟有旅游业能够让它起死回生。”

“虽然林明的历史古迹保留得不够完整,但‘林明锡乡’的特色还是可取的,有必要突显其特色,而不试?怎么知道不行?尤其锡矿公司遗址部分还在,只要政府进行复新或整修历史建筑物的工作,重现伟大的锡矿历史,申遗还是指日可待。”

让游客深入其境

“伟大的锡矿隧道已经被水淹没了,世人进不到,也看不到,这就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了。可是,只要政府肯拨出大笔资金,使用科技将地底水抽上来,再进行大整修,让游人深入地底锡矿隧道,林明锡矿隧道才可以成功纳入‘世遗’。”

部分锡矿隧道虽开放作为旅游景点,但还不够理想,锡矿隧道的卖点是“升降机”,须开放多一层的地下隧道,复新一架升降机下到底下,让游客体验到地下锡矿厂,深入其境的感觉。

“应该善加利用现有的历史建筑屋,例如矿场公司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物,可以改装成博物馆,一间林明博物馆是不足够的,可以多设几间博物馆,例如历史照片博物馆。”

宿舍见证采矿历史逾百间矿工宿舍,分布在林明范围,矿工宿舍见证了采矿历史,是矿工的标志之一。

锡矿公司为矿工所搭建的工人宿舍也相当具有特色,白色房屋是高脚式排屋,每栋有3至5个单位不等。仔细看其建筑格调,不似马来人,也不似华人的民宅设计,简单自成一格。每个单位,前面一扇门和一道门口,楼梯拾级而上,门旁则一般设有神龛,前方有两间睡房和一间客厅,厨房则设在一条公共走廊上。

矿工吴少基仍然住在矿工宿舍,他对矿工宿舍留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。“政府要回收矿工宿舍不是问题,但须照顾居住在矿工宿舍的居民,需要赔偿一间新的住宿给他们。”他认为,要将林明的历史遗址保护下来,矿工宿舍也不可忽视,这可是早期矿工生活的印记,印着矿工生活的点滴,唱着矿工生命的歌。

游走遗址荒凉沧桑

踏进矿场公司的遗址细细查看,遗址所飘荡的荒凉与沧桑,让人像幽魂似的游走在每座遗址中。

锡矿公司的一座英国式的建筑依然矗立在绿草与大树旁,长期因乏维修与照顾,屋顶破瓦,墙壁部分削落,但原有的建筑结构还是保留着。

停车房依然可见,当年锡矿公司的高级工作人员都把车辆停在这里,进进出出。

出纳柜台是一个小小的窗户,可以想象当时矿工排队领取薪水的时刻。

工程师宿舍像名弃婴,惨兮兮,荒置得可怜,被爬满藤类与青苔占据了。

其中保留得比较完整的是副总经理宿舍,双层式洋楼座落在山坡上,周围整理得较为整洁。

令人感到讽刺及可笑的是,这些锡矿公司建筑物的遗址,是游客参观锡矿隧道的必经之路,但却少有游客留意到它,还被外界人士误以为是“鬼屋”。

发展蓝图 倾向硬体人文欠缺

为了申遗而推出的《林明发展大蓝图》(Rancangan Khas Kawasan Sungai Lembing),列出的计划包括美化林明、复新与维修历史遗址、提升设施等。根据探析,日前大蓝图中真正落实完成的工程还未到30%,目前只进行锡矿隧道大整修、林明爬山设施等,看来申遗之路还很漫长。

随着林明获得“2012年最宜居城市”的殊荣后,关丹市议会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“世界遗产”。关丹市议会是以“林明活体博物馆”的概念(Living Museums Of Sungai Lembing),赢得联合国环境规划总署(UNEP)的青昧,联同德国及土耳其的地方政府,获颁“2012年宜居城市”金奖。

此外,蓝图里着重在保留锡矿场的历史遗址以及相关建筑物,对提升生态景点的设施,只列出林明山需要提升设施,忽略了其他生态旅游景点的设施,包括如何保护天然生态景点,却只字不提,因此被批评为重视发展“硬体设施”,欠缺“与人相关”的推广与文化活动的计划。

林明发展大蓝图计划项目:

矿场遗址的维修与复新工作:

1.进行锡矿隧道大整修工程
2.复新或重建锡矿加工厂。

矿工宿舍:

1.进行粉刷
2.灭白蚁
3.限定只能作为住宿及民宿用途。

关丹市议会保护林明遗址的指南,林明大街必须保留早期采矿年代的建筑色彩:

1.装修林明大街的建筑物,必须经过市议会批准。
2.维修或复新矿场建筑物遗址,例如副总经理宿舍、办公室、银行、工程师宿舍等等。
3.维修或重建指定的古屋。

地契申请‧多方考量

林明有一段传奇的土地故事,据说是全马史上最大的嫁妆,林明土地早期是苏丹所属,后来苏丹娶了林亚三(林明)的女儿林明,将林明这片土地送给她当嫁妆,后来她将土地开采权转让给父亲,其父亲与新加坡商人合资开采锡矿。

这片土地因蕴藏着丰富的锡矿资源,能点锡成金,成为当时英国人明争暗斗的抢夺的兵家之地,曾经多次易手。

1983年,苏丹将2000英亩的土地租给林亚三的彭亨公司成为租借地,3年后,后该因资金问题,把租借权转让交给英国公司彭亨矿业公司,后又将其租借权再度移交给重组的彭亨联合有限公司(Pahang Consolidated Company Limited)。彭亨联合有限公司将林明锡矿业推向最高峰,把林明带入辉煌年代,但锡矿国际价格惨跌,于1989年宣告关闭,州政府回收该片租借地,林明是片大地契,后林明大街归关丹市议会管理,而纳入市议会所管理的林明大街,被计划成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计划。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