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dsense Top

Thursday 7 December 2017

林明历史:从锡乡至没落

关丹的蹝林明锡乡蹞像与世无争的人间仙境,这乡镇曾经以其世界最大规模地下锡矿场而闻名于世,全世界因锡矿产量丰富而得名,但随着全球锡矿业没落,英国锡矿公司倒闭之后,林明被世界遗忘了。

当年,全村人犹如乌云密布,顿时没有了生计,哀愁与贫穷笼罩着山城里,迫使矿工外移到它州及大城市重新讨生活,致使人口锐减,林明山城变成了蹝死城蹞,仅剩下老人及妇孺。

林明这片土地,不但拥有丰富的锡矿资源,上天更赋予了它多云雾聚焦的天然环境,一道高高瀑布,彩虹划着瀑布水花四溅而过,林明经历过风风雨雨之后,阳光普照,再现彩虹。

随着林明山的云海,彩虹瀑布的天然奇观被世人发现之后,许多人慕名而至,再度唤醒了人们对林明的认识,林明开始了旅游业的曙光。

获得报章与杂志的报道,以及新加坡电视台前来拍电视连续剧,林明变成了闻名全国的旅游景点。

根据彭亨州旅游局的数据显示,2012年到访林明的游客人次约2万人,2013年上半年游客明显增加,到访林明的游客是1万5000人。

去年,关丹市议会将封闭多年的锡矿隧道,经过整修之后,锡矿隧道得以“重见天日”,加上林明获得全球最宜居城市,声名大噪,林明这块宝石地再度亮了起来,迈向“世界文化遗产”的新方向。

但在这之前,据说约1883年前,有一处地方原始森林密布,人烟稀少之山谷盘地,有好几条溪汇集成河,不少华人沿河而居,地底下游丰富的锡矿资源,不少华人则做“山老鼠”,在山边挖洞开采锡米,此处正是“林明”。

招募华人开采锡米

最先在林明开采锡矿的矿工是客家先辈,其中一名领袖名叫林明,又名林亚三,据说,苏丹娶了林明的女儿为妻,苏丹把林明这块土地作为嫁妆,而林明的女儿将土地开采权转让给其父亲。

林亚三成为开采锡矿的开埠者,招募华人开采锡米,因此将这块蕴含着丰富的锡矿资源称为“林明”。

于1886年,英国公司“彭亨矿业公司”获得林明转让土地租借权,由于资金问题,该公司另外组成“彭亨集团有限公司”,并于1888年9月1日与苏丹重签80年的租借合约,土地面积是2000平方里,后来该公司于1906年结束业务,将租借权移交给彭亨州联合有限公司(Pahang Consolidated Company Limited),拥有丰富天然资源锡矿资源的这片土地,变成了英国的租借地,20世纪初期,华工大量涌到林明当矿工。

重组后的锡矿公司系统庞大,有行政总办事处,其中包括经理室、副经理室,行政主任室以及会计、矿工行政、机械工程、土木工程、电气工程、淘锡工程、机械仓库、食用品供应部、火车运输、罗里运输、医院、卫生部、保安部。

矿工辛酸血泪史

冒着生命危险用血汗换来,犹如“阴间找钱阳间吃”。

号称为世界最大最深的林明锡矿隧道深达14层楼高,以100尺为一层,地下隧道总共长达400哩。当时,在这里工作的矿工就像蚂蚁般不断往地底下转,开采锡矿,一层又一层的开采锡米,再搬运出来。

在暗无天日的地底隧道工作,头上顶着照明灯,再提着火水灯,在一线光明下,以尖嘴锄或磨利的尖嘴钢枝一敲一打的挖取锡米。

“地底下的矿工的工作,犹如置身在地狱的热炉,滴滴汗水不住的流,整件衣服湿透,矿工们都选择赤身,穿短裤,头戴塑胶帽进入隧道工作。”矿工梁少华说,这样的穿着最舒服了,这也是林明矿工的衣着特色。

矿工通常都带上至少一加仑的开水解渴,爬上爬下进到地底下的工地,早已经汗流浃背,要应付一整天的工作量实在不简单,工作完毕之后,才拖着疲惫的身心回家去。

他们在进入地下工地后就不会花时间再转出地面上,吃、喝、小解都是就地解决,卫生条件极差。地底下空气稀薄令人头昏脑涨,长时间吸入工地的炮尘、石粉,使得矿工容易染上风湿病、肺病、癌症以及遭遇意外而伤残。

大石压胸大难不死

由于地底矿场的温度相差很大,越深越热,工人只好工作一段时间后,用水喉喷洒身体的方式冲凉,以降低身体体温,避免过于闷热缺氧而导致昏迷。甚至,因大石崩裂压死及压伤的矿工不计其数,开采锡矿得越深入,工作越危险,地底岩石层里,经过炸药炸后,会呈现松弛而坍塌,虽然采取防范措施,以木斜支柱,盖上木板顶着隧道顶层,以防止深洞里的矿石崩裂,还是防不胜防。

尤其是早期开采锡矿的工作都是用人力,边炸边用工具一凿一凿的在石壁上开采锡矿,再把大块的锡矿石一块一块搬运到斗里;虽然后期演变至炸岩石,开采锡矿,但使用炸药的危险性更大。

“我曾经被掉下来的大石压正胸部,胸部溃烂,大难不死。”梁少华说道。

当时眼看自己胸部不断溃烂,所谓“男儿有泪不轻弹”,但耐不住痛,眼泪直流,家人一脸忧虑的望着他,这种痛苦有谁知?

他犹记得另一次意外,当时有约10余名矿工在地下隧道工作,突然发生坍塌,让矿工无从逃避,活生生无一幸免,全都被压死在隧道里,经过挖掘之后,一条条的尸体被搬运出来,家人哭得呼天叫地!

矿工黄金财(68岁)也娓娓道来,在进行采矿工作时,一块大石突然跌落下来压倒其脚部,导致他躺在医院足足一个月,家人都以为他性命垂危。

“我都痛死了,但死不了,复原过后,继续在矿场工作。”

他父亲是一名非常优越的矿工,尝尽了矿工的苦,在黄金财年小的时候,就送他去当木匠学徒,让他有一技之长,长大之后不要当矿工。

当时,很多矿工先辈做矿工相当幸苦,都不想自己的孩子重操旧业,都把孩子送去学习其他手艺。

由于矿工相较于其他工作,收入会比较高,依然还是吸引许多华工当矿工。

回想起最令矿工们难过的时期,晋入80年代后锡价惨跌,导致林明锡矿公司逐年在亏蚀,也从此一蹶不振,逐渐趋向没落中。公司在1987年3月2日,不理会矿场800名员工的生计及遣散费,连薪金都没发,便告关闭。

林明锡矿场对林明当地居民来说,早就有一分执著与深厚感情,这种心情是经过无数血汗泪水交织而来,他们到底对林明矿场难舍难离。

71岁的矿工李文龙叙述,矿场关闭初期,矿工不知何去何从,生活在水深火热中,尤其是要养活一家大小的老矿工,更惶惶不可终日,因为他把一生青春贡献给这座矿场,当矿场关闭后他们却一无所有。

老人与小孩留守空屋

随着锡矿业没落,当地人纷纷离开家园寻找生计,林明山城像经过战争的弃城。

矿工们都是吃得起苦,菜园里需要人手,建筑工地需要劳工,他们都愿意做,虽然收入比起当矿工少许多,但至少微薄收入可以养家糊口,有者到外地寻找其他工作,年轻的一辈更不愿意留守林明,在外头找到工作后,举家搬迁。

当时的林明就从一个3万名居民的小镇,人口流失到至今只剩下约800人口,多数是“老人与小孩”留守空屋,不愿意迁离熟悉的地方,日日夜夜盼着儿女归家。

73岁的周细英就是典型的林明老人,她有5个孩子,但孩子全都外头就业,只留下她与丈夫两老守着百年老屋。

“我老了,没用了,周身都是病。”

问到:“为何不要搬去跟孩子一起住?”她回答道:“城市我们住不惯,住在林明几十年了,一出屋子就可以买东西或跟街坊聊天。”

在屋子的墙壁上挂满了家庭照,周细英就是默默看着孩子的照片,思念着孩子,这是林明老人生活的典型例子。

掀开旅游新篇章

10年前,有游客前往林明游玩,发现林明山是看云海与日出的好地方,置身在林明山,云海飘渺,仿如置身在天堂之中。

尤其是匿藏在林明大卑士山的彩虹瀑布曝光之后,一时间获得瞩目,林明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山城,获得游客青睐,为林明掀开了旅游新篇章,上帝把林明的一扇门关了,但打开了另一扇门。矿场公司总经理的洋楼住宅于2005年改成林明博物馆,供游人游览林明矿业历史。

今日林明,江山依旧,人事已非,百年人事几番新,林明河流滚滚长流,它带走了多少人事沧桑、多少血泪,林明仍有永远写不尽悠悠沧桑史。

进入21世纪,从没落的锡乡翻身成为旅游胜地!







1 comment:

  1. 你好,我最近正在做一项大学作业,需要创作一本关于马来西亚隐藏故事的书,我想要引用林明矿工为题材,想要采访收集关于前矿工之前的经历细节,不知道放不方便把此内容里提到的人的联系方式让我知道,谢谢!

    ReplyDelete